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双龙汽车上汽白投4500万美金的问题。在这个话题上,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但我相信通过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的本质。现在,我将我的理解进行了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双龙国产迷局:神秘女商人与60亿美金订单
2.谁能提供几个中国企业 走出去失败案例
3.吴冰:上汽飞凡,“上汽”二字很重要 | 汽车产经
4.理想汽车拟售4700万股ADS
5.请给我介绍一下中国现在的汽车产业(稍后加到200分)
双龙国产迷局:神秘女商人与60亿美金订单
突然之间,一家韩国企业和一家来自山东德州的造车新势力闯入了人们的视野。近日,有外媒报道称,印度汽车制造商马恒达(Mahindra?&?Mahindra)正在全球范围内为子公司双龙汽车寻找潜在的买家。
在众多的潜在竞购者中,包括来自中国的吉利和比亚迪。吉利和比亚迪很快对此作出了回应,吉利方面表示没有参与竞购双龙汽车的计划,比亚迪方面则拒绝对此事作出评论。
尽管双龙与中国车企的绯闻最终宣告破灭,但在事件发酵的过程中,一家来自山东德州的造车新势力却突然闯入了人们的视野。
6月18日,双龙汽车与松果汽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双龙汽车会将Tivoli?SUV的部件运送至松果汽车位于山东德州的工厂,装配好后再出口至中东和非洲。
值得注意的是,双龙汽车目前在经营上也遇到了困局。今年1-5月份,双龙汽车在韩国市场的累计销量为3.1万辆,同比下降35%;出口8097辆,同比下降21%。截至3月底,双龙已连续13个季度出现亏损,累计亏损2820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16.4亿元),其资产负债率更是高达755%。
为何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山东企业能成为双龙的代工厂?这背后有着怎样的资本推手和内幕?危在旦夕的双龙又能否随着国产转危为安?一位神秘的中国女商人为何能屡屡游走于韩国企业与山东地方政府之间?双龙与松果签约背后,一连串的问号等待着答案。
从山东到韩国
事实上,松果汽车早在此前就与韩国方面建立了密切的联系。2018年11月28日,松果汽车与三星SDS签订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在山东德州建设松果国际物流综合体项目。
据了解,松果国际物流园综合体项目计划总投资31亿元,旨在凭借三星集团全球500强顶尖的物联网技术,致力于打造基于区块链的全球化物流运营平台,建立世界领先的高效物流系统。
三星SDS副社长金亨泰表示,山东是三星在中国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三星集团将以物流园项目为契机,与松果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携手合作、协同发展。
此外,总部放在德州的松果汽车还在韩国境内设立的研发中心。官方资料显示,松果韩国10大专业研发中心,2019年5月获得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认定的国家级研究院资质。2019年9月,松果首批TORO新能源车通过韩国交通安全部审核,挂牌上路。
与国有资本共舞
除了与韩国方面过从甚密外,松果汽车还与山东地方政府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天眼查信息显示,松果汽车由5位股东出资成立,分别为禹城君乔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禹城君乔)、青岛嵪尼新能源汽车研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嵪尼)、禹城果宝企业管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禹城果宝)、禹城嘉树企业管理合伙企业(以下简称禹城嘉树)、禹城麦田企业管理合伙企业(以下简称禹城麦田),持股比例分别为44%、30%、10%、10%和6%。
耐人寻味的是,5位股东中有4位都存在着德州市政府的身影,这样的股权结构让松果汽车看起来不像是一家普通的造车新势力,反而更像是一家特别的地方国有企业。
松果汽车还有多个项目被列为山东省重点项目。其材料项目被列为2019年山东省重点项目、“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智能化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被列入山东省2019年重点研发计划。
截至2019年10月,松果已签署五大洲全球市场分销合作伙伴52家,各类车型订单近80万台,订单价值累计达60亿美元。80万台、60亿美元是什么概念呢?
公开信息显示,比亚迪在2019年共卖出了22.95万辆新能源车,累计营收401.5亿元,这意味着松果的订单额是比亚迪2019年在新能源汽车业务上的1.05倍。而截至2019年底,特斯拉的累计销量刚刚突破80万辆大关,这让还未出世的松果汽车一举锁定了全球新能源市场的销冠宝座。
然而直到现在,松果汽车也没有获得国家下发的生产资质,我们能看到的只有它那些散布在全球的SKD总装工厂和长相怪异的小型电动车。
松果背后的女商人
与韩国方面过从甚密,与地方政府盘根错节,这些都让松果汽车看起来有些与众不同,而在这家与众不同的企业背后,则站着一位非常成功的神秘女商人。?
天眼查信息显示,松果汽车的法人、经理、执行董事为周海燕。通过松果第三大股东禹城果宝,周海燕持有松果汽车10%的股份。
然而网上对于周海燕个人的报道却十分稀少,在松果汽车的官方网站上,也对这位女掌门人的个人履历讳莫如深。
不过我们还是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梳理了一份周海燕的个人履历。天眼查信息显示,周海燕本人担任27家公司的法人、6家公司的股东、30家公司的高管,实际控制了13家公司。在她实际控制的13家公司中,有11家在山东省境内注册,其中1家在济南注册、1家在寿光注册、9家在德州注册。
汽车头条App发现,在2018年以前,周海燕主要在广州和佛山发展,其主营业务为家居建材,与汽车行业并无半点联系。而从2018年后,周海燕北上山东德州,开始在汽车行业密集布局,短短两年内已成规模。?
“松果承载着我们对未来的期许和梦想,感谢德州给了松果这粒种子成长、发芽的土壤,感谢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读懂松果的初心和梦想,松果汽车将不负众望、不遗余力,以实际行动回馈各位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厚爱。”2019年12月,周海燕作为代表在德州市企业家大会上说道。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谁能提供几个中国企业 走出去失败案例
4月29日,上汽集团发布了2020年一季度财报。报告显示,上汽集团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059.4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11.21亿元。
截至一季度末,上汽集团母公司报表持有货币资金667.47亿元,现金流比较充裕。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上汽集团合并研发支出30.90亿元,其中母公司研发费用10.74亿元,占母公司收入比例达11.9%。上汽集团销量也逐步回暖,3月、4月销量环比均出现了大幅增长,其中3月份整车销量环比增长389%。
具体品牌方面,上汽通用五菱零售超过13万辆,夺冠;上汽大通同比降幅率先收窄至个位数。上汽乘用车,3月份销量环比增长近300%,已经恢复到了去年同期85%的水平,4月份的零售销量预计会呈现正增长。
海外市场,1-3月上汽集团实现整车出口及海外销售6.68万辆,同比增长5.4%,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上汽新能源车销售1.93万辆,增速好于大盘;年报显示,上汽经销商库存下降近22万辆,终端压力得到缓解,经销商信心持续恢复。(中国经营网)
汽车记者点评:
用“有钱”来概括上汽,或意味着这是一个大大的好消息。这或意味着这家企业已经度过了眼前的风暴,基本面开始回暖。作为国内销量第一的汽车企业集团,上汽集团的回暖具有标杆性质的作用。截止发稿,上汽集团股票涨3.87%。
拜腾有钱了
4月11日,南京市召开“四新”行动发布会,提出实施“新基建、新消费、新产业、新都市”的“四新”行动计划,栖霞区积极响应、加快落地,推进“四新”行动,项目总投资2252亿元,年度投资501亿元。其中,新都市总投资1413.6亿元,年度投资316.7亿元;新产业总投资403亿元,年度投资82亿元;新基建总投资435.65亿元,年度投资102.31亿元。
(栖霞视点)
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域:FMC纯电动汽车制造、邦奇自动变速箱扩建、韩国可隆安全气囊等项目建设上榜。而FMC(Future Mobility Corporation Ltd.)正是拜腾汽车母公司南京知行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英文简写,这意味着拜腾汽车有钱了。(栖霞视点)
汽车记者点评:
就在一周之前,媒体报道“拜腾汽车美国研发中心临时裁员、高管降薪80%、中国区员工延迟发放工资等消息”,随后拜腾回应称:“在疫情对经济和行业的持续影响下,拜腾的发展无法独善其身,业务运营正承受巨大挑战。已采取多项阶段性措施,以减少短期固定成本开支,缓解资金压力”。拜腾这么回应意味着默认了裁员、降薪、工资迟发的消息。4月28日拜腾登录“栖霞视点”,意味着拜腾已经解决了钱的问题,成为了江苏省南京市的“重点扶持企业”。
对拜腾来说,这是好消息。但对同在江苏的其他新能源制造企业来说,可能就是坏消息了。根据2018版《汽车行业投资管理规定》,新能源整车项目由之前的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具体管理下放到各省市发改委。
根据新规,基本确立了这样的局面:一个省市只重点支持一家同类别新能源企业(品牌),其他同类企业(品牌)要获批,必须等前一个企业“达产”(根据规定年10万辆),完成销量目标(根据规定,前两年3万辆车或30亿元销售额),否则不予开建。
比如上海对应特斯拉(蔚来2019年被“赶”出上海),安徽对应蔚来,广东对应小鹏,江西对应爱驰,北京对应北汽(据笔者判断,蔚来亦庄项目理论上应该已流产),如果这些企业没达产、完成销售额、销量,按照法规,当地政府(国资)不允许批准新项目。那些没有获得“支持”的企业只有一条路可走:自救。
蔚来有钱了:70亿
4月29日,蔚来中国总部落?合肥项?协议正式签署。蔚来与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国资)、国投招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国资)以及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国资)等战略投资者签署关于投资蔚来中国的最终协议,并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就蔚来中国总部入驻达成协议。
根据投资协议,战略投资者将向蔚来中国投资70亿元人民币。蔚来将向蔚来中国的法律主体蔚来(安徽)控股有限公司注入中国范围内包括整车研发、供应链与制造、销售与服务、能源服务等核心业务与相关资产。此外,蔚来也将向蔚来中国投资42.6亿元人民币。交易完成后,蔚来将持有蔚来中国75.9%的控股股份,战略投资者将合计持有24.1%的股份。(李斌 蔚来APP)
汽车记者点评:
看三家和蔚来签署“投资蔚来中国的最终协议”三家企业,不用查,显然都是“国”字头,国资无疑。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融资能力极强,非常想建立全面的私营企业制度的蔚来,最后也不得不向资本,向“钱”低头。相信安徽方面的资本,绝不是一笔财务投资,而是深度的、长远的合作。
从安徽国资和蔚来的牵手不难看出,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扶优扶强”,在蔚来这里也获得了完美体现:蔚来有实力获得多个世界顶级投资机构的投资,显然属于强者。大家都说新能源汽车未来只有3-4家能活下来,从目前来看,蔚来算一个。剩下的还有谁,看看国资向谁出手就知道了。一些还没上岸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如果达不到国家“扶优扶强”的政策标准,基本可以放弃造车了。
特斯拉真的降价了
4月30日,特斯拉官方微博宣布:为了让更多中国消费者可以享受到更优性价比的特斯拉产品,同时满足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要求,中国制造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价格将降低至人民币30万元以内,新的价格将会于明日在官网(Tesla.cn)公布,敬请期待!
同时特斯拉宣布:有钱。信息显示,特斯拉一季度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1亿美元,增长18亿美元。其中营运现金流减去资本支出(自由现金流)为负8.95亿美元(其中因库存增长而流出9.81亿美元) 。Model Y作为新产品已经实现盈利,这也是特斯拉历史上出现一个新产品在其第一季度盈利。(特斯拉微博)
(特斯拉微博)
汽车记者点评:
4月23日国家出新政,规定售价在30万元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将不能享受财政补贴,过渡期3个月(7月23日),而特斯拉Model 3中国区入门版车型官方指导价正好是32.38万元。
获知这一消息后,理想汽车李想在微博评论称这一政策“助攻特斯拉来打残国内的纯电动品牌”;小鹏汽车何小鹏也再次强调特斯拉国产版的价格“国产Tesla价格可再降1万美元”。如今,特斯拉降价信息坐实,意味着不管国产品牌乐不乐意,都必须的面对特斯拉的“碾压”。
从政策看,特斯拉在中国独自建厂获批,符合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政策目标,这是大的方向。不管李想们怎么喊“冤”,都改变不了这个大趋势。
根据新的补贴政策,限定30万元这个补贴门槛,原因是“为避免补贴资金大量流向奢侈消费,综合考虑我国消费者购买力水平、产业发展等因素”,此次政策要求新能源乘用车补贴前售价须在30万元以下(含30万)。
从这一点看,国家制定30万元这个门槛,实际上和特斯拉没有半毛钱关系,只是凑巧特斯拉Model 3入门版价格在32.38万元而已。
李想的抱怨,或说明理想的增程式汽车正在脱离政策关注的视线。根据的新政规定,增程式汽车2020年获得的补贴额度将下降15%,从1万元下降到8500元。李想确实得着急了。
赛麟或已被叫停
4月27日,赛麟公司员工乔宇东实名举报赛麟汽车董事长王晓麟“涉嫌贪污国有资产”事件发酵。而在几天之前,赛麟汽车也与自媒体机构AutoLab发生口水仗,互相之间出具了律师函,引起媒体关注。
赛麟汽车董事长王晓麟(消息称已在美国)
虎嗅网4月28日的报道显示,
举报信中对于王晓麟的第一点控诉,便是王晓麟借虚假技术出资,“骗得”赛麟公司股份,这侵害了国有投资方的权益。
江苏赛麟(江苏赛麟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国有资产投资公司,唯一国有股东为南通嘉禾。而另外的四家非国有股东,实际控制人都是王晓麟。南通嘉禾以货币及借款形式入股,而王晓麟则以技术作价出资入股。
乔宇东表示,国有股东南通嘉禾,实际提供了总计 66 亿元资金;而王晓麟实际控制的另外四家企业股东,却以虚假技术出资作价 66 亿元,“骗得”了赛麟公司股份。天眼查数据显示,南通嘉禾在江苏赛麟公司占股 33.42%,其余 66.58% 皆为王晓麟实际控制的四家企业股东所有。
说王晓麟一方是“骗”得赛麟股份,主要包括了两部分:一是王晓麟将 2015 年评估基准日已经存在,却到 2018 年底才具备量产能力的低速电动车技术,作价 11 亿元作为技术出资;二是作价 55 亿元,却“几近虚无”的三款 SUV 车型详细技术。
说白了就是,国资拿出了真金白银,王晓麟却用不存在或作价严重虚高的技术出资,结果赛麟公司的实际控制权落在了王晓麟手上。在乔宇东看来,赛麟应该由国资方南通嘉禾,将其恢复到国有独资状态。(虎嗅网)
汽车记者点评:
赛麟公司到底是不是侵吞国有资产?这件事可能得交给国家来办。但如果要问赛麟公司到底还有没有前景?答案肯定是否。
赛麟背后主要的投资方,南通市国资委,隶属于江苏省,而江苏省刚刚宣布了将重点扶持拜腾,这意味着其他还未建厂、没有资质的“江苏省内同类新能源企业”,已经没有了机会。“赛麟项目”或大概率已被政府官方叫停,南通市国资委或已止损。消息称,王晓麟已经远在美国,不在国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吴冰:上汽飞凡,“上汽”二字很重要 | 汽车产经
上汽折戟韩国:5亿美元买教训
2004年,上汽花5亿美元控股双龙,在当时曾经是一件被大吹大擂的并购案。上汽将此次并购作为实现其全球战略目标的主要步骤。按照上汽的计划,通过这次并购,上汽既可以把双龙汽车的产品推广到中国,同时又可以借助双龙,迅速提升自己的技术,增加自己在国际汽车市场上的竞争力。
急欲走出去的上汽一拍即合地收购了韩国双龙,但由于整合不当,双方磨合了长达4年之久,最终以失败告终,上汽耗资5亿美元仅仅买了一个跨国并购的教训。
平安收购富通:冲动的惩罚
这一笔让 中国平安当初为之兴奋的海外投资,目前看来已经是噩梦一场。根据2008年12月2日富通集团的公报,在拆分后,富通目前仅剩国际保险业务、66%的结构型投资组合权益与汽车融资的资产同负债,且富通将不再涉及任何银行业务。至2008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富通仅报于0.93欧元。
可以确定的是,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随着双方从交好到交恶的演变,中国平安收购富通案已经宣告失败,这家试图通过海外并购扩张的保险公司,未来的国际化金融公司之路会继续走下去吗?
TCL-汤姆逊并购成TCL负担 不可忽略的“专利市场有效期”
2004年,并购刚刚完成时,李东生曾公开在媒体上阐释此次并购的收益,他说:“公司合并后,仍将会沿用双方的原有品牌,在亚洲及新兴市场以推广TCL品牌为主,在欧洲市场以汤姆逊品牌为主,在北美以汤姆逊原有的RCA品牌为主。同时,并购后的TCL-汤姆逊电子有限公司可以利用汤姆逊已有的34000余项彩电专利;1000多名员工的研发队伍,通过其全球六大研发中心,合理分配资源,从而提升核心技术的积累。”然而,这个说法会让局内人颇为疑虑,因为汤姆逊的名头虽然是全球领先的消费电子类生产商,但专利许可却是其四个主要业务方向之一,一个经营专利许可的企业,怎么会把诸多专利拱手送人?
这个问题,在2006年8月公布TCL2006年上半年年报的时候就明白了。
TCL指出:“集团在欧洲遭遇滑铁卢主要由欧洲彩电市场环境的剧变导致。2005年下半年开始,以液晶等离子为代表的平板电视开始大幅取代传统CRT电视,而TCL集团在平板电视方面的核心技术甚少。”也就是说,在TCL并购过来可以利用的34000余项彩电专利中,符合市场需求趋势,拥有使用生命力的专利技术并不多。
理想汽车拟售4700万股ADS
撰文 | 黄持编辑 | 杨光
出品|汽车产经
“我们觉得交付给用户的产品是要能够对得起上汽飞凡,特别是‘上汽’两个字。”飞凡汽车CEO吴冰说。 尽管45分钟的飞凡R7发布会,吴冰用了绝大多数时间在介绍R7的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有多“卷”,但在会后的采访中,他却多次强调,初心是造一辆好车。 飞凡汽车用户发展中心总经理刘晨说把R7打造成一台“六边形战士”只是基础,真正撕开市场口子的,还是品牌特色和产品定义。 要不说传统车企转型不容易,如果换做一些新势力,“六边形战士”大概已经打在了PPT上。 即便是当下的新能源车市场,“传统”二字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原罪,哪怕产品力完全不输新势力,但在很多消费者的对比中,就是一种减分。 但风向也在悄然转变。 新势力尽管有着先发优势,也在营销层面占据上风,但在销量、成本、供应链等环节的压力下,已然没有了犯错的空间。 而传统车企带着枷锁转型,习惯于“先做后说”的模式,尽管在短时间内无法占据上风,但各种积累已经到了产生化学反应的时间点。 就像吴冰所说:“我们(上汽)实际上有太多的前端技术,需要有像飞凡这样代表高端、智能、网联电动车的终端to C产品去承载和应用。” 从荣威R标到独立的R汽车,再到更名飞凡,坦白说飞凡汽车一路走来很多坎坷,也代表着上汽在转型路上的尝试、失败与再探索。 如今,或许真的到了上汽与飞凡可以相互成就的时机? 飞凡汽车CEO吴冰 NO.1“没有势力,只有实力”
在智能电动车的赛道上,传统车企与新势力,一直都是充满话题的对立面。 有如罗永浩,认为传统车企完全没什么机会,未来属于“蔚小理”,属于华为和小米; 但也有事实如比亚迪,当规模化效应显现时,新势力也望尘莫及。 其实在这个仍然变化的过程里,成功与否更多还是个例,而非定论。 而脱胎于荣威,随后又独立成R标,最终成为飞凡,这两年时间上汽对于飞凡品牌的定位调整与摸索,其实也像是传统车企对于新能源转型的一种探索。 上汽与飞凡,或许是一种新能源车发展的理想模式的探索。 从去年3月,R7原型概念车ES33亮相到今天正式上市,一年半的时间并不算短,但对于飞凡来说,拿出一套完全自研的高阶辅助驾驶系统,并且可以在10月交车时就同步交付,这时间也并不长。 如何快速形成这种自研能力? 吴冰介绍了与上汽旗下的研发团队形成的共创中心模式,他说:“上汽飞凡里,上汽两个字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上汽的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再依托共创模式,可以快速地将技术转化成应用。上汽其实有太多前瞻的技术,需要飞凡这样的产品去承载和应用。” 另一方面,飞凡R7以这样的价格进入市场,在原材料普遍涨价的当下,也难免引发能否赚钱的担心。毕竟,光是90kW·h的电池包,成本就不低。 而这也是传统车企的强项所在。 上汽作为国内的头部企业,在产业链布局、生产制造经验积累以及供应商管理等方面,都可以为飞凡赋能,从而实现更好的成本管理和规模管理。比如R7的电机就是由上汽嫡系的华域提供,电池则由上汽与宁德时代的合资公司上汽时代供货。 甚至我们可以猜测,上汽能够依靠合资板块的利润,在一定时间内反哺新品牌,牺牲利润而培育市场。 飞凡又通过独立运作的模式,以更加扁平化、围绕用户建立的组织架构,可以第一时间倾听用户声音。公司10个部门,均直接向CEO吴冰汇报,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用户体验委员会与共创中心、工程中心快速反馈和迭代。 包括这次飞凡提出的换电模式,背后是一家刚刚成立的公司——上海捷能智电,由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上汽集团、宁德时代和上海国际汽车城联合投资,注册资本40亿元人民币,以推动加油站向综合能源服务站转型,加速换电网点布局,提升换电体验。 根据规划,2022年将在全国投建近40座综合服务能源站,覆盖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到2023年将达到300家,2025年将超过3000家。 “这是为了将来的换电生态,这些强大的战略合作伙伴一同赋能上汽整个的换电体系。”吴冰表示。 而飞凡R7,只是换电体系下的首款车型。 尽管更为具体的围绕换电布局的信息,吴冰没有透露,但外界已经可以从这段表述中窥探到未来。 蔚来用4年时间,完成了1100座换电站的布局,也让换电成为蔚来车系独有的竞争优势。但另一方面,蔚来也一直未能摆脱外界对于换电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的质疑。 飞凡同样会面对这样的问题,而在R7已经上市,但换电站布局更多仍然停留在ppt上的当下,这种质疑可能更甚。 但也必须承认,背靠数家央企国企,上汽的换电体系的起点就高了很多,而可持续性也应该可以期待。 NO.2如何让用户相信飞凡?
吴冰坦言:“当下最大的挑战就是让用户相信上汽飞凡可以做好一款汽车,能够树立一个高端品牌形象。” 飞凡R7所面对的,是当下电动车领域最卷的30万元细分市场:既有蔚来ET5、小鹏G9、理想L8、问界M5、阿维塔11这些新品牌车型,也有大众ID.6、比亚迪唐等传统车企的布局,甚至同一天上市的日产ARIYA艾睿雅也是相近的价格。 卷到什么程度? 小鹏G9上市48小时内用户反馈不佳,随后紧急调整配置重新发布;阿维塔调整锁单用户权益,增加终身质保,加赠高阶辅助驾驶;理想也将L8的上市时间提前到了9月30日。 作为吴冰口中的“晚到者”,飞凡R7并不像新势力们自带话题,吴冰也不愿意做“大嘴”,那只能自带诚意了。 飞凡R7补贴后售价28.99万元起,如果选择“车电分离”模式购车,起步价仅为20.59万元。 这样的价格应该算是够狠了,从几个维度可以对比。 比如性能。 零百加速3.8s的性能高阶版售价32.69万,比它快的要比它贵得多,比如保时捷Taycan、极狐阿尔法S Hi版,比它便宜的又没它大,比如smart 精灵#1 BRABUS性能版。 比如电池容量。 90kW·h电池版本起售价30.99万,同样电池容量的阿维塔11售价34.99万起,价格接近的Model Y后驱版只有60kW·h。 再比如智能驾驶。 小鹏G9搭载XNGP版本最低价格为34.99万元,而飞凡R7目前4款车型都提供了相同的硬件配置,同时还赠送价值3万元的高阶智驾软件包,而无需选装激光雷达也可使用。 别忘了,这是一台车长达到4.9米的中大型SUV。至少,从账面数据来看,飞凡R7够得上“卷王”的称号。 而产品只是第一步,让用户相信、认可飞凡,还需要品牌传播、渠道、体验,与产品一同构成飞凡品牌的4个核心支柱,缺一不可。 飞凡R7只是1/4,新的品牌层面的传播、渠道和体验的重塑,都还是飞凡没有完全解答完的题目。 “今天大家看到的可能只是一个产品做到了高端化,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一定能把品牌做到高端化。所以我们今年花了挺长时间,进行了渠道建设的提升,也梳理了飞凡到底代表着什么。”吴冰说。 除去之前公布的“本真、开拓、品位”这样的品牌DNA,吴冰更详细的解释了他对“飞凡”二字的思考。 凡,是主流;飞,是不断突破。 “每一个主流的人、扎实工作的人也都在不断突破和超越自己,也许是成就了伟大的事业,也许只是突破自己,但都是‘非凡’。” 也许听上去有些鸡汤,但其实这也代表着最大多数目标人群的一种状态,同时也是飞凡为自己的定位。 就像尽管吴冰用了绝大多数时间谈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但飞凡R7本身作为车的属性,也并未被忽视。 “不要因为走得太快,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吴冰再次提到了“灵魂论”,在他看来,只有扎实的数字科技和强大的软硬件集成,才能构成完整的智能出行体验。 NO.3写在最后
RISING,这是飞凡汽车的英文名称,或许这个“ing”也很契合当下飞凡的一种状态——还在进行时。 吴冰说他用一集剧的时间完成了上市发布会,但对于飞凡而言,这部连续剧才刚开始。 在错过了先发优势之后,飞凡如何讲好新的品牌故事?在原有的直营渠道体系下,又该如何适应新的市场需求?换电模式听上去很好,但只有落地之后才会发挥价值。尽管有着当年R品牌的基础,但一切又和重构没有太大区别。 吴冰坦言:“我们说得少,做得多,做好了再说。所以希望大家给飞凡一点时间,一点信心。” 这可能是大多数有传统车企背景的品牌的性格。只是不做大嘴,在当下的舆论场也许并不占优。 而到底传统车企是没有未来,还是一发力就能卷死新势力,飞凡或许可以给出一个答案。请给我介绍一下中国现在的汽车产业(稍后加到200分)
或支持400千瓦快充技术,理想纯电汽车进行前期预研
近日,相关媒体爆料称,理想汽车正在研发新的纯电技术平台,并计划在2023年推出纯电动车型,新车将搭载超级快充和高电压平台等先进技术。对此,理想官方回应称:“纯电动车型项目在进行前期预研,现在还没有确定的推出时间。”
此前,理想汽车CEO李想在公司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曾表示,目前纯电动车对用户使用仍然不够方便,在400千瓦快充技术成熟前,将不会推出纯电动车型。
他还提到400千瓦快充技术需要的三个关键技术支撑:800V以上的电压平台、500Ah超充的国家标准、4C充电倍率以上的电池。
据接近理想汽车纯电动车项目的人士透露,考虑到汽车研发和测试需要较长周期,理想首款纯电动车推出的时间很可能比上述预测的时间晚很多。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理想汽车日前还宣布将申请配售470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增发筹措的资金将达到16亿美元。
理想汽车表示在这笔资金中,约30%将用于新一代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发,包括高压平台、高充放电率电池和超快充电技术;约20%用于下一代纯电动车型平台和未来车型的研发;大约20%用于自动驾驶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造车新势力三强11月销量爆棚,赚钱却不易,下一步新攻略浮出水面
11月销量一出,中国造车新势力三强又一次被集体关注。
时光飞逝,在2019年被誉为最惨的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却在大环境极其艰难的2020年,不仅蔚来汽车销量飙涨,甚至一度站在中国车企市值第一的位置,这样的反转实在来的太快。理想汽车在经历召回事件后完全没有影响到销量,以单一车型?理想ONE秒杀同级竞品。小鹏汽车在销量上涨的同时,还玩起了鹰翼门,飞行汽车。
看来,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在造车三强身上还会持续下去。
01?销量
从销量来看,新势力习惯以交付量来计算,这也算是比较实打实的数据。蔚来三车齐发,依旧是三家中的老大哥,理想次之,小鹏最后。
蔚来2020年11月交付了5291辆,继10月后再超5000台,截止到11月底,蔚来品牌2020年已累计交付36721辆,同比上涨111.1%。
具体车型来看,蔚来ES6销量为2386辆、蔚来ES8销量1387辆,最新上市的轿跑蔚来EC6?交付1518辆,环比增长71.9%,表现优异。
单一车型闯天下的理想ONE,在11月交付4646辆,环比10月增长25.8%,再创单月交付量纪录。2020年1月至11月,理想ONE已累计交付26498辆。预计2020年全年理想ONE交付将突破3万,这一数据对于32.8万起的一款增程式汽车,表现可圈可点。
小鹏汽车11月份总销量4224辆,创2020年单月销量的最高纪录。今年前11个月,小鹏汽车累计销量21341辆,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7%。其中,小鹏P7销量2732辆,小鹏G3销量1492辆。
单看车型销量,SUV车型相对更受欢迎,这其中理想ONE表现最好,看来对于增程式技术,并没有那么糟。从价位来看,蔚来ES8ES6表现较好。蔚来董事长李斌就表示,“蔚来的平均单价在中国比特斯拉贵15万左右。”这话语,是满满的自信啊。
整体而言,造车三强的销量以比较快的速度攀升,蔚来预计2021年1月的产能将在7500台左右,再往远看,破万指日可待。
02?应对
尽管销量表现突出,但竞争无处不在。
比如特斯拉Model?Y国产在即,特斯拉正在其上海超级工厂内扩建Model?Y厂房,预计2021年初开始量产国产版Model?Y。且按照特斯拉一贯往下的降价策略,这个对手可谓来者不善。
此外,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计划2021年生产55万辆汽车,其中包括30万辆Model?3和25万辆Model?Y。
BBA就更不用提了,都是数百亿美金投入电动化,一大波产品即将到来。
再来看看国内的自主品牌,近期更是扎堆打造高端新能源品牌,东风的岚图,长安-华为-宁德时代合体推出高端新能源品牌,上汽阿里浦东新区合作打造的智己汽车,在品牌策略和价位上,都是未来造车新势力三强的潜在对手。
为此,蔚来即将在NIO?DAY上发布新车,新车将是一直传言的轿车ET7,届时,中大型SUV,轿跑、轿车的产品布局,更有利于市场竞争。蔚来的全栈自研以及自研芯片的消息也没有停歇,NIO?DAY上蔚来下一步打法将会陆续浮出水面。
小鹏新车在智能化上越走越远,创始人何小鹏甚至表示要将马斯克“打的找不到北”。在前不久开幕的广州车展上,小鹏汽车还推出了售价为36.69~40.99万元的小鹏P7鹏翼版车型。该车采用了剪刀门的设计风格,再配合荧光绿色的车身颜色,在广州车展可谓吸引无数流量。
理想汽车是目前三强中唯一用一款产品打天下的新势力,显然,理想正在努力打破这一点,下一款新车已经在路上。
为了加快新车推出及自研步伐,12月2日,理想汽车发布公告称,将申请配售4700万美国存托股票,净收入约为16.002亿美元。每股ADS代表两股公司A类普通股。
如果承销商行使超额配售的选择权,可以从公司购买总计不超过705万股额外的ADS,届时将筹得约18.41亿美元。
理想汽车的筹资用途包括:约30%用于研究和开发新一代电动汽车技术,包括高压平台、高充放电率电池和超快充电技术;约20%用于开发新一代纯电动汽车平台和未来车型;约20%用于自动驾驶技术及其解决方案;其余部分用于一般企业用途。
总结销量好远远不够,蔚来、理想、小鹏在这场持久战上,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用于研发理想汽车申请配售4700万股ADS
[汽车之家?资讯]?日前,理想汽车宣布将申请配售470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此次增发筹措的资金将用于研发新一代电动汽车技术等。
根据理想汽车发布的公告,计划发行和出售47000000股美国存托股票,每份代表公司的两股A类普通股。本次发行的净收入约为16.020亿美元。承销商将有30天的选择权,同时可以从公司购买总计不超过705万股的美国存托凭证。
『理想ONE』
对于资金用途,理想汽车表示约30%用于新一代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发,包括高压平台、高充放电率电池和超快充电技术;约20%用于下一代BEV平台和未来车型的研发;大约20%用于自动驾驶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发;其余用于公司一般用途。。
编辑点评:
理想汽车日前已经公布了2020年11月的销售成绩,其当月交付新车4646辆,环比10月增长了25.8%,创造了单月交付量的记录。在2020年1-11月,理想ONE已经累计交付了26498辆,总体销量也在持续攀高。总的来说,理想ONE正获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这对于理想汽车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开始。再次发售股票,理想汽车是在为接下来的新产品做好资金方面的准备,也让我们看到理想在BEV平台和车型上正在加大投资。
理想汽车增资关联公司或为加码自动驾驶补齐短板
理想汽车有意补齐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短板。
根据天眼查显示,理想汽车关联公司北京车励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1000万元增至3.1亿元,增幅达3000%。车励行经营范围包括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推广;软件开发等业务。
招银国际研究部白毅阳表示,理想增资车励行有可能是为加码自动驾驶或智能座舱等方面。其在12月初发行的美国存托股票公告中,曾表示将募集到的资金20%用于自动驾驶技术及其解决方案层面。
白毅阳表示,理想当前在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层面,与部分竞争对手存在一定差距,需补齐短板。
增资关联公司或为加码自动驾驶技术
通过天眼查得知,12月11日,车励行注册资本发生变更,从之前的1000万元增至3.1亿元。车励行由理想主体运营公司车和家全资控股,实际控制人为理想创始人李想。
车励行成立于2018年10月,次年1月注册资本由100万增至1000万元。其初成立时,经营范围就包括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推广;软件开发等业务。
对于增资车励行是否与加码自动驾驶技术有关,财经网汽车联系到理想,截止发稿前,未获得回复。
招银国际研究部白毅阳认为,理想增资车励行有可能是为加码自动驾驶或智能座舱等方面。
目前,理想正在加速布局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其在12月初发布的申请配售4700万美国存托股票公告中提到,募集到的部分资金将用于自动驾驶领域。
理想此次增发净收入约为16.002亿美元,如果承销商行使超额配售的选择权,合计可筹得约18.41亿美元。理想表示筹资到的资金约20%用于自动驾驶技术及其解决方案。
另外,理想表示,现金储备充足,为核心技术研发、销售服务网络的拓展保障。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末,理想现金储备为189.16亿元。
自动驾驶技术成核心技术
事实上,理想有自建自研自动驾驶技术的计划。
今年9月时,理想宣布王凯出任公司首席技术官,全面负责智能汽车相关技术的研发和量产工作,包括电子电气架构、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平台化开发和Li?OS实时操作系统等。
理想汽车首席技术官王凯
李想表示,“作为一个汽车科技企业,我们必须找到一个顶尖的CTO来统筹和规划公司的整体技术架构,保证公司在接下来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资料显示,理想自动驾驶团队人数已从60人扩张至300余人。
理想对自己的定义不是汽车制造商,而是自动驾驶运营商。
王凯表示,理想希望下一步实现NOA,到2025年可实现L4级别。
李想称,“希望在2025年时,能够获得一张自动驾驶赛道入场券。到2035年,让理想汽车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运营商。”
不止是理想,几乎所有有实力的车企都在加码自动驾驶技术。
广东省智能网联汽车与智能交通应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锐辉表示,自动驾驶技术属于核心技术储备,车企在该领域自建自研有其必要性。
如蔚来重启自动驾驶技术项目,组建自动驾驶团队,加大相关领域的投入。长安
东风等传统车企也在推进L3级别产品的量产。宝马等多家车企将2025年作为实现L5自动驾驶技术量产的节点。
需借助“外力”发力辅助驾驶
不过,理想自动驾驶技术的推动,离不开外力的“支持”。
白毅阳指出,理想目前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水平,与蔚来、小鹏等竞争对手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如?理想ONE目前使用的是单目摄像头传感器,而蔚来已是自研的三目摄像头。
陈锐辉表示,蔚来、理想及小鹏在自动驾驶领域有一定的积累,但主要技术的供应还是以上游企业提供为主。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在自动驾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多是Waymo、Cruise、仙途智能等偏科技领域的企业,而不是整车制造商。
理想当前辅助驾驶芯片来自Mobileye,型号为EyeQ4,其辅助驾驶软件是与易航智能合作研发。
理想曾承认L2级辅助驾驶有局限性。
理想ONE在今年9月22日发生过交通事故,涉事车主表示,事发时开启辅助驾驶功能,时速120km/h,但该系统未能识别前方车辆变道,并出现车辆A柱脆弱、气囊未弹出、前挡风玻璃碎裂问题。
理想在随后的声明中坦承,L2级辅助驾驶系统对于旁边车道上车辆变入主车道的识别具有局限性,没法在旁边车道车辆并入1/5车身的时候识别成主要目标。
理想欲通过与英伟达、德赛西威合作,弥补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短板。
理想今年9月与英伟达、德赛西威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计划未来三方将共同打造智能汽车。
理想在2022年推出的第二款产品将使用英伟达Orin芯片,而德赛西威将基于Orin芯片的运算能力,为其提供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理想表示,将在此基础上独立完成所有自动驾驶的程序设计和算法逻辑设定,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系统标准。
王凯表示,Mobileye系统虽然比较成熟但较为封闭,而英伟达平台开放性较高,可“配合我们的自研,可以完成对整个技术的闭环,实现更快的迭代,提升用户体验”。
但效果如何,白毅阳认为还需进一步观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理想汽车拟增发4700万份美国存托股份
12月2日,理想汽车发布公告称,拟增发4700万份美国存托股份,净筹资额约为16.020亿美元,如果承销商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将筹资约18.405亿美元。所筹资金约30%用于新一代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发,包括高压平台、高充放电率电池和超快充电;约20%用于下一个BEV平台和未来车型的研发;约20%用于自动驾驶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发;余额用于公司一般用途。
公告中,理想汽车表示此次增发A类股最高价不超过18.4美元,以每份ADS代表两股A类股计算,增发ADS价格不超过36.8美元。
理想汽车现任董事、美团创始人兼CEO王兴有意购买最多2000万美元的ADS。本次增发完成后,王兴及美团将持有理想汽车累计21.7%的股份,是理想汽车的第一大股东;创始人李想持有19.8%的股份。
自理想汽车7月份上市以来,可以说理想汽车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也是理想汽车此次增发的底气所在。
1)销量实现连续5个环比增长;
自7月以来,理想汽车已经连续5个月实现环比增长,且最新的数据显示,理想11月份在产能与新增订单数量上均超过了5000辆。
2)单店销量最高
尽管销量不是三大造车新势力里最高的,但是理想汽车的单店销量最高。截至11月30日,理想汽车在全国已有45家零售中心,覆盖38个城市,11月单店销量为103辆,累计单店销量为589辆。
3)毛利率最高
理想汽车三季度毛利率达到19.8%,在三家美股上市的新造车公司中最高,所有车企中仅次于特斯拉与比亚迪。反映了理想汽车极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及运营效率。
4)完成自动驾驶全景图
9月15日,理想汽车正式任命王凯为理想汽车CTO,负责理想汽车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计算平台业务。
9月22日,理想汽车与英伟达、德赛西威,在理想汽车北京交付中心举行战略签约仪式。
理想汽车宣布将在2022年量产的全尺寸SUV上,搭载英伟达全新一代自动驾驶芯片Orin,单片算力达200TOPS,德赛西威负责供应集成该芯片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
理想汽车在三季度财报中透露,该公司基于英伟达Orin芯片的全新辅助驾驶系统已经开始测试,到2021年上半年,将把自动驾驶团队规模扩大3倍。
此次增发筹集的资金中约20%将用于自动驾驶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发。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将有约20%的资金用于下一个BEV平台和未来车型的研发;理想汽车已经在为下一阶段的车型及技术研发做准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中国汽车市场现状
关于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从两个角度来说,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宏观上,中国在2001年12月11日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国外的厂商陆续进入了中国市场,使得竞争进一步激烈;微观上,企业面临不得不降价的处境,处在亏损的边缘。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汽车进口关税就一直在下调,这是履行WTO的义务,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鼓励竞争,优化中国市场。在2004年底,中国的加权平均关税水平下调到了8。9%。2006年7月1日,我国汽车进口关税下调到25%。这都是为了履行WTO的义务。同时,中国早在8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近百家汽车企业的混乱局面,所以国家降低关税,就会下降国外汽车在国内市场的销售价,使得其更具竞争力,从而使一些比较落后的国内企业的售价就会相对较高,使得其不得不退出市场,达到优化市场的效果。
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很多的国外企业进入了中国,搞起了合资,本质上就是以技术换市场。这里面有大众,标致,丰田,奔驰,宝马等公司。根据2000年的资料显示,中国汽车市场份额中97%属于合资企业,而20多家国内企业仅仅占到了3%的市场份额。可以说,中国的汽车企业就是在夹缝中生存。
在2004年11月22日,东风标致实施降价补偿的销售策略,引起了中国汽车行业的轩然大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几年中国汽车市场竞争之激烈。好多的厂商也都不得不推出降价的策略,这无疑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幸。2004年统计资料显示,中国汽车的亏损面达到了16%之多。
除此之外,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先后推出了关税下调预期,取消进口配额、实施《汽车品牌销售治理办法》、进口车自动许可登记办法,整车特征办法,落地征税政策,答应外商进入汽车服务贸易领域等政策,这无疑对于中国的企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中国汽车市场现状的分析
04年中国汽车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91%,销量占世界总销量的8。41%。数字比较,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汽车进口的国家。理论上说,降低关税有利于消费者的福利。但是进口的汽车大都是高档车,对于这一部分的消费者来说,他们不在乎这辆车的价格,而是车子带来的社会地位。也就是说更高的价格,会有相对少的人来买,这样就会使得这一产品在生活中比较稀缺,使得消费者感到了更大的满足感。这是高档车所特有的虚荣效应。
06年1-5月份的统计资料显示,1。6升及以下排量轿车占轿车销售总量的54。22%。这一数据表明,中国的汽车销售以低档车为主。低档车为主的销售数量跟中国的消费水平是分不开的,2004年中国的人均GDP为1270美元,就是说普通家庭买得起车,但是只是买低档车。对于这些消费者来说,买车是一项相对大的消费,所以需求弹性会比较大,就是稍微高一点的价格会使得有较多的消费者选择不再购车。所以对于低档车的售价和消费税更低的话,消费者的福利会增加更多,而且会增加很多。
统计资料显示,06年1-5月份中国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销量249,17万辆,市场占有率是83,77%,同比增长0,59个百分点。前十位依次是: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奇瑞,哈飞,广汽,吉利和江淮。记得我们关注的是奇瑞与吉利两个企业,他们是中国自主研发企业的代表。这两个企业的产品都是集中在低档车,而且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市场里,低档车是大众需求的,是销量最好的。下面的资料也正说明了这一点,奇瑞、吉利和华晨产销同比分别增长72。15%、55。62%和62。11%。
04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是21辆/千人,而世界的平均水平是133辆/千人。从市场的饱和度来说,中国的市场还尚未饱和。04年欧美系车型在国外的价格是:标致307(2。0L)19。0万元,帕萨特V6(2。8L)23。0万元,奥迪A6(2。4L)28万元,宝马325i23万元;而在国内这一数字分别是19。2万元,32。0万元,39。5万元,40。8元。所以中国的市场是一个有超额利润的市场。
中国汽车企业的策略
首先,在竞争的市场里,一个企业想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话,根据竞争性市场供求关系,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无疑是最根本的策略。我们从技术与劳动力两方面考虑。
对于中国的汽车业,其技术大概是国外30年前的水平,所以我们可以考虑技术引进。因为专利保护是30年的期限,所以我们的企业就可以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引进较为先进的技术。以中国的要素禀赋来看,中国是一个劳动密集的国家。对于中国现在的汽车企业来说,处于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模式,所以其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率比较大,在考虑引进西方的过去技术方面,资本相对劳动力的价格比小于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率,所以引进西方过去的技术是有效率的。
说到中国劳动力,中国的劳动力是世界上相比很便宜的国家。中国的劳动力价格是0.9美元/小时,是墨西哥的1/3,是韩国的1/9,是英国的1/21,是美国的1/25,是德国的1/37。所以中国的汽车企业就可以就地取材,中国的中年劳动力是绝对过剩的。当然对于青年劳动力来说,他们有很好的学习能力,很好的培养潜力,因为他们接受新技术没有沉淀成本,也没有就技术对其的锁定效应。无疑对于汽车企业还是劳动力来说这项雇用关系是很好的:企业可以得到廉价的可塑造的工人;工人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稳定的工作。双方的福利都是增加的,双方都是获益的。由于中国的90年代的下岗,有很多比较有技术的,但是年纪比较大的技术人员存在,这些人是低廉的劳动力。对于每个下岗的人员来说,他们不再会要求有很高的薪水,一旦没有找到高薪水的工作,同时也就意味着他们也失去了眼下的比较低薪水的工作了,因为他不知道别人是不是选择这项低薪的工作。所以这些下岗的人员可以为新兴的企业作为技术人员雇用。这就是为什么新兴的民营汽车企业的成本很低,一是他们有西方的技术可以引进,在技术上,因为民营企业没有沉淀成本;二是中国有很多的剩余劳动力,很廉价的,但是好多也是由于被迫下岗的比较有技术的人员。
但是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降低了生产成本是不够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虽然西方不认为我们是市场经济,市场就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它调节着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行为。所以呢,对于厂商来说,要想知道消费者的选择,就必须了解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也就是做市场调查。这里有两个方面:宏观与微观。宏观上,调查市场上各种车型所占的销售份额,这样有助于厂商可以做出决策来生产哪种车型,生产多少。微观上,对于某种特定的车型,消费者的偏好,这样消费者就能够做出生产成本的分配。
宏观上,在中国的销售量中,1.6L及以下排量的汽车占总销售量的52.44%,也就是中国的汽车市场是以低档车,小排量车为主。微观上,美国近几年做的一个关于消费者偏好的调查显示“在以往的二十年里,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偏好的是汽车的款式而不是性能。”每年日本生产的汽车中23.4%的汽车有一个较大的款式的变化,而美国国产车这一数字仅是15%,这也是为什么日本汽车在美国畅销的一个原因。
还有就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最好的就是拥有自己的技术。真正的生产出具有垄断性质的产品就要自己做R&D,生产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同时又受消费者欢迎的汽车。就像海尔推出了微型冰箱一样,中国的汽车企业通过做R&D可以生产出消费者喜爱的车型,拥有自己的专利。但是现在我们在技术和经验上都是落后于西方企业的。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了解中国的消费者,了解中国的资源,了解中国的风俗,了解中国人的心理。所以我们可以好好的利用我们企业的优势,从中国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出发,设计出适合中国消费者的车型。在中国的市场上制定我们中国企业的规则,让西方人按照我们制定的规则来生产汽车。现在汽车产品不再仅仅是技术的产物。更多的新的领域,比如汽车里的多媒体技术,数字技术等等。还有就是适合中国的家庭用车。真正的产品升级是在现有的技术上添加的辅助设备,或者是动力设备的改进。现在世界上已经推出了太阳能动力车,电力车,氢能源车。所以现在的产品升级集中在动力改进,人性化设计等等,中国的汽车企业可以在这一领域开发自己的新产品。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治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尤其像汽车这种生产企业,企业的治理是尤为重要的。对于技术人员采用发明奖励制,让工程师从自己的发明中得到切实的经济利益,这样有利于加快技术的创新。对于车间工人,采用奖优罚劣,天天下班都会公布一下表现最好的和最次的。连续几次最好给与物质奖励,连续几次最次则会被开除。对于治理人员,其工资可以由基本工资加上生产提成组成,增强其治理生产的积极性。治理就是本着人都是理性的,都是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考虑的,物质的奖励是最有效的这几个原则。
中国政府针对汽车产业的战略
首先,从纵向上考虑。中国对于自己的汽车产业要实施一定的保护,因为这是新兴的幼稚产业。同时WTO规定这种保护不得超过30年,我们可以借助30年的时间来发展我们的汽车产业。关于保护的策略,我们可以采用关税,虽然这种办法对于中国的消费者剩余是有损失的。但是实际上,那些采购进口车的消费者都是很有钱的人,一般来说他们不在乎这辆车子的价格到底是便宜了多少,因为这点钱对于他们来说是无所谓的。相反,根据经济学里的虚荣效应,这些消费者更喜欢贵一点的车子,这样的话买车的人会更少。更强的稀缺性就更加能够突出购车人的经济社会地位。之所以不采用补贴的方式,一是因为中国的政府财政没有足够的钱。二是补贴的钱是纳税人的钱,通过政府的补贴转移到了企业的手中,使得财富不是更分散而是更集中了。但是关税是将富人的一部分钱以税收的形式集中,用于国家财政支出,用于大众。这样的话是使得财富更为分散了。社会更加公平了。所以关税的保护优于补贴。另外补贴更使得官商勾结,滋生腐败。
关税的具体措施可以是高档车高关税,低档车低关税。因为国内的高档车生产几乎是空白,而中低档车是大部分企业的重头戏。高档车的高关税有助于中国国内企业发展自己的高档车生产,从而促进了中国汽车业的生产水平整体提高。对于低档车的低关税有助于低档车的竞争,更多的是消费者福利的增加。因为中国的觉得多数的消费者是属于中等收入水平的,他们选择采购中低档车,并且他们很在乎车子的价格,因为这部分购车的消费对于他们来说是很大的消费。这关系到大多数人的福利,降低关税有利于增强低档车企业间的竞争,使得国内外的厂商降低价格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这样消费者将以更低的价格买到自己的车,增大了消费者的福利。无形之中,这种高档车高关税,低档车低关税的关税措施就将从高收入人群里得到的税收转移到了低收入人群,有助于社会的公平与稳定。
还有就是在横向上来说。中国应该发展自己的与汽车产业有关的上游与下游产业。其中上游产业以钢铁业,化工业为代表;下游产业主要是汽车服务业。只有做好了上游的钢铁等产业,汽车生产者才能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只有做好了汽车服务业,汽车的消费者才能享受修车检车的方便,使得消费者感到有了车有了更多的方便,而不是因为汽车服务的短缺而带来了更多的麻烦。这样只有做好上游和下游的各种产业,才能使得汽车生产者与消费者对于汽车产业布满信心。从而使得汽车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虽然中国的钢产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但是中国的产钢质量远远没有达到一定的标准。高档汽车生产使用的钢材都必须要靠进口。这不是一个好的长久之策,我们必须有我们自己的钢材。这样,一是可以不受国外产钢企业的限制,使得国内的汽车生产保证持续进行。在我们发展自己的汽车品牌之前,必须要有我们自己的钢产业。这样西方就不会有我们的把柄,否则他们可能以钢的出口量来限制中国的汽车生产。二是,我们发展自己的钢铁业,为我国广大的富裕劳动力创造了就业机会,对钢材的生产者与消费者都是纯的福利增长。生产者有了先进的技术和更大的市场份额以及更强的竞争力。消费者,也就是汽车的生产商,他们降低了买进钢材的成本,因为运输成本和关税都会消失。更有利于国内的企业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来跟国外的汽车厂商竞争。对于汽车服务业,包括修车厂,停车场,加油站等。对于一个消费者来说,假如其买车后由于服务业不发达带来的麻烦比起买车带来的方便还要多的话,他肯定是选择不购车的。发展汽车服务业也是开拓中国汽车潜在市场的重要手段,本来不想买车的人看到汽车服务业发达到了自己满足的程度,它就会选择买车了。从而使得中国的汽车需求增大,生产者的产量提高,由于存在规模经济,使得汽车的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给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带来了剩余的增加,社会福利净增长。04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市有40%的汽车找不到停车场。对于车主来说,他更愿意交纳几块钱的费用把车放到停车场里,因为这样就避免了汽车被盗或者被破坏的危险。因为本质上每个人都是风险规避者。停车场的修建既增大了车主的安全感,也创造了就业岗位,社会福利增加。可以说汽车服务业,使得车主更放心,增大了其购车欲望。也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大了社会福利。
总之,中国的汽车市场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国家可以通过关税的手段保护中国的民族企业,发展钢铁业来支持汽车业的发展,发展服务业增大中国汽车市场。企业可以通过引进技术,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通过好的设计和技术的开发来打开潜在的汽车市场,通过好的治理提高生产效率。
10年以前,中国的汽车企业非常的渺小,渺小到除了只能与国外汽车巨头合资外,就基本只能处于生产农用车的地步了。
现在,随着美国汽车巨头的濒临破产,中国车企个个“蠢蠢欲动”,收购国外品牌的声音甚嚣尘上。中国车企真的有能力去收购国外的汽车品牌吗?我的答案是,中国汽车企业,无论是上海汽车还是一汽、东风汽车,都根本还不具备收购国外品牌的能力,更不用说去收购国外处境艰难的车企了。
几年前,上海汽车去抄韩国双龙汽车的“底”,在投入了巨额资金后,双龙汽车终因经营不善而陷入因避免破产被申请破产保护。假如双龙真的被破产清算,那么上汽花在海外并购所损失的钱就要大概5.5亿美元,这也意味着上海汽车几年来所投入的资金面临血本无归的地步。更早之前,上汽、南汽收购罗孚品牌和生产线之争已经让该两家企业吃了个大亏,而今上海汽车更为韩国双龙汽车的收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仅从上海汽车所经历的收购失败看,中国的汽车企业实在没有能力实现国际化的经营,无论是国际化的品牌经营还是企业经营。
融入国际化的汽车产业洪流是中国车企未来的必然之路,然而这条路到底如何走,是中国汽车产业界必须认真回答的战略问题。
那么中国汽车产业到底该如何发展呢?我给出以下建议:
一、克服浮躁心态,客观评估自己
眼见美国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陷入绝境之态,包括丰田汽车遭遇历史未来的亏损,中国的汽车企业“走出去”抄底的心理暗流汹涌,媒体不时传出国内车企要出去收购某品牌的传言。传言不会空穴来风,至少它代表了某些人的想法。如果不能客观、理性地认识自己,传言就可能把某些人的心理弄得浮躁,以为自己真的有能力走出去收购了。这时候,我真的奉劝那些已经有了“走出去”的想法的人,特别是那些已经掌握着决策权的人让自己去作个“静夜思”,掂量掂量自己的轻重。
直接地说,中国的车企根本还不具备走出去的条件和能力。这里有两个要素是需要考虑的,第一,国际市场根本还不接受中国的品牌,中国的汽车还没有被国际市场消费者认可的空间,在没有生存空间的市场里拼搏,那只能是死路一条;第二,中国车企完全不具备进行国际化管理的能力,即使收购个品牌或企业回来,也没有成功国际化运作的能力,除了像上海汽车一样发生巨额损失外,最后收回来的也只是堆废物。
二、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三步曲
1、国内汽车产业必须进行二次整合
中国的汽车产业的特征是,企业规模不大,数量多,实力不强。经过前几年的整合,一大批农用车车企被淘汰掉了,剩下的车企被分为两类,一类是原本已经有国内领先地位的一汽、二汽(东风汽车)、上海汽车等,只可惜这类车企之所以能够占据国内市场领先地位,是因为全部选择了与欧美日全球汽车巨头合资,使用的不是自己的品牌,只能算是代工而已;还有一类是奇瑞、吉利汽车等完全依靠自己的差异化定位和市场努力而发展起来的,这类汽车虽然已经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可惜均处于市场低端位置,资金实力不强,而且随着国内消费者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像摩托车一样市场被逐步压缩的危险。
从产业市场竞争规律看,目前中国的汽车企业数量依然偏多,而且资源配置重复及分隔严重,产业效率和质量还处于很低水平,必须通过进一步的整合来优化产业资源配置,提升产业效率,追赶国际水平。
2、发展自主品牌并做大,积蓄实力。
现在的国内汽车巨头全部是在销售别人的品牌,因此要走出去根本就是空谈,没有自己的品牌,拿什么走出去?因此,无论是一汽、东风还是上汽或者是其他国内本土车企,都必须首先拥有自己的品牌才谈得上走出去。
考察国际汽车巨头,都是在自己国内市场做大了后才开始逐步走上国际化发展道路的。这一发展路径其实也是产业发展的规律,中国的汽车企业是不能例外的。
中国的汽车企业必须自创品牌,并随着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扩大而发展,成为国内消费者所能接受的品牌,把自主品牌率先在国内市场做大,积蓄实力。这里所谓的实力包括资金的积累,更包括技术与经营管理能力的积累。
3、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法实现国际化
毛泽东领导中国***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路线不断扩大自己的领土地,最终打败了国民党蒋介石,实现了中国的真正统一,建立起了新中国。这一路线非常值得中国车企参考并借鉴。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壮大,来自中国的品牌在国际上也会逐步地产生吸引力,假如中国车企在产品技术与质量上也能达到较高水平甚至完全不亚于欧美日车企的话,那么完全可以被国外消费者所接受。这是中国车企走出去的前提。在此前提下,中国的车企可以先在发展中国家逐步打开市场,然后像日本的丰田、本田等汽车一样花大力气进攻欧美高端市场,从而实现真正的国际化。
作为已经非常成熟的产业,虽然老巨头正面临灭顶之灾,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车企就能很轻易地走出去,占据国外市场,它注定是一条漫长而艰苦的路程。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练好内功,打造自主品牌,积蓄实力,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理应成为中国车企走出去的发展逻辑。
中国汽车产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我们汽车厂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第一个变化就是市场的需求在回落,我个人认为今后一段时间增速会稳定在6%~7%。第二个结构性变化出现了非常好的消费需求。我们用二到三年时间打造了1.6的小排量车,现在供不应求,这次车展上拿了两款新型小排量车,我相信在日后上市以后肯定热销。最后一个变化是,对于自主品牌来讲现在是向国外学技术学管理,整合全球人才的好时机。这次车展由于时间的特殊性,我看不比任何一个汽车展览差劲。我们在中国也想打响我们自主品牌的理念,我们一定要做精品车。
中国有着产销1000万的车市,全世界汽车厂都来了,我们应该研究我们中国特有的技术,中国特有的市场准则,来有效的提高自己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双龙汽车上汽白投4500万美金”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